在寻常事中“咂摸”不凡况味(名师谈艺)
新浪微博
新浪看点
搜狐视频
网易订阅号
头条号
腾讯自媒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新闻
国际视野 · 权威再现 · 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搜索
热门关键词:
创新
和平
守住民族文化的根
吴震启
大唐西市
首页
文化大家
人物访谈
特别报道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新闻资讯
天下收藏
文化人物资库
视频新闻
在线杂志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
>
在寻常事中“咂摸”不凡况味(名师谈艺)
2019-03-29 09:0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阅读量:
语音阅读
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故事只要创作者沉下心讲,便能打破时空藩篱、突破年龄限制,让更多观众拥有同一方有文化温度的精神家园
电视剧《芝麻胡同》播出了,它延续了我们团队一贯的京味儿风格与现实题材创作,始终关注普通百姓在时代风云变幻中的命运沉浮。与我之前创作的《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这些年代剧相比,这部剧除了一如既往颂扬人性的光辉,也通过一个以做酱菜闻名京城的沁芳居发展史,折射出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历史变迁。
一户普通人家由旧社会向新中国的思想转变、一家老字号的商业浮沉、小人物的人情练达与家国大义……时局、情感、新旧观念交织,芝麻小事累积成人生,千般滋味间品味情义无价。“一样儿的谷,养百样儿的民”,平凡个体组成一个个家庭,无数个家庭支撑起我们的国家。创作此类“以小见大”的现实题材,创作者要努力在寻常事中“咂摸”不凡况味,在故事架构与人物塑造中寻求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艺术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所谓“寻常事”,是基于历史真实的客观描写、真实再现和对真实人物、故事的挖掘,这需要创作者心怀敬畏地对历史进行提纯和凝练,而非编造和杜撰。
历史环境氛围营造的真实与否,直接决定作品成败。它带动演员进入规定情境,最终让观众相信和接受创作者的艺术表达。《情满四合院》搭建的四合院占地2000多平方米,《芝麻胡同》搭建的主场景占地1.6万余平方米,按历史照片1∶1还原老北京胡同、酱菜园、大杂院。剧中对老天桥的展现,民间艺人的抖空竹、顶缸、拉洋片、耍中幡、演双簧,以及开篇京城街道里的驼队,无不增加了历史氛围与地域特色,制造“沉浸式观剧感”。
故事呈现离不开人物塑造,离不开创作者深入生活后的真切感知和艺术表达。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我与《正阳门下小女人》的主人公们拥有大致相同的成长经历,这让我的创作更能接近生活真实。电视剧《傻春》《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中诸多角色,也都是我生活中接触的真实人物的一种集合,所以表达才有根基和底气,才能通过细节的叠加产生让观众信服的力量。
而所谓“不凡况味”,则彰显着创作者自身的价值判断、审美表达与艺术选择。我认为,影视作品要引人向善、向上,给人以光明,表现中国人吃苦耐劳、顽强乐观的真实状态。
电视剧《傻春》中“傻”了一辈子、默默坚守一份纯真的傻春;从一家之中的小善到邻里互助的大善,《情满四合院》里把善良融在眼里、化在嘴里、刻进心里的傻柱;《正阳门下小女人》中奋斗创业、坚韧独立的酒馆老板娘徐慧真,是真实生活中名副其实的“主角”;《芝麻胡同》中,只因素昧平生的孔老痴一番话,严振声便下令“封坛灭火”,内心是对品质与口碑的敬畏……我希望在创作中实现“真善美”的人物复刻,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美好品质、崇高道德的追溯和弘扬。
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在创作中也要敢于揭露和批判。如,在电视剧《芝麻胡同》中,生个男孩传香火的想法是造成严振声一切家庭纠纷的起点;父母对子女婚姻自主权的过度干涉,造成当事人的痛苦纠结……只有去除这些糟粕,传统文化中正面、积极的部分才能得以弘扬。
创作者要对自己的艺术判断葆有足够的定力与自信,尤其要克服对观众和市场一些迎合性、片面的误解。比如,年轻观众并非只喜欢强情节、强刺激的故事叙述,电视剧《情满四合院》的播出反馈表明,年轻观众占比非常高,他们表示“向往那个年代‘从前慢’的美好”。创作者既要把握观众看到的戏剧节奏,也要把握与观众共振的心理节奏:傻柱惩恶扬善,该出手时一定出手,让观众有种出了一口气的感觉。该爆发时爆发,该抒情时舒缓到极致,这是创作者需要下功夫的地方。
于个人创作而言,“不凡况味”中更饱含着对京味儿题材的强烈表达欲望。胡同街巷,四合院落,门户相邻,错落有致,形如一家——我在北京出生成长,对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对这里诙谐幽默、局气热情的人文环境有深刻认知。优质的京味儿题材电视剧,不仅要呈现地域之形、京腔京韵,还要展现人物之魂、文化之根。要让观众在欣赏电视剧时,如同品味地道的北京小吃,而非掺了淀粉的豆汁儿、黏面疙瘩一般的艾窝窝。
观众的情感共鸣没有地域之别,如同四合院,它不仅是北京的代表建筑,也在民居层面体现了中国人注重血缘、凝聚亲情、讲究家国同构的文化心理,这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深厚文化基因和情感底色。即便是现在,提到上世纪80年代著名的京味电视剧《四世同堂》,北京小羊圈胡同的荣辱沉浮还会牵动人心,四世同堂端坐的画面仍会映入脑海,铿锵有力的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依旧震颤心弦……这是经典的力量,更是情感的共鸣。
这也启示着我们创作者: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故事只要沉下心讲,便能打破时空藩篱、突破年龄限制,让更多观众拥有同一方有文化温度的精神家园。
(本报记者王瑨采访整理)
刘家成,导演、制片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曾获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十佳导演奖,第十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代表作有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傻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正阳门下小女人》等。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8日 20 版)
(责编:赵建华)
分享到:
最近更新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
【全程直播回放】“纯真·诗心——韩玉臣油画艺术与
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人大美育大讲堂”邀请吴
【新闻视频】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
“在传承中创造:造型·表演·艺术场景—朱乐耕艺术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新时代三部曲”亮相首都舞台大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生命的绿洲》精彩
【全程直播】“新时代三部曲”泰腔现代剧《楷模村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中央台CCTV4中文国际新闻视频】“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
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专场活动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马将平)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
博鳌亚洲论坛2023“共绘丝路文明”文化人物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The 2023 Boao Forum for Asia “Co-building the Silk Road Civilization” Cultural Figures Art Exhibition Held in the 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苏晴)为庆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由博鳌亚洲论坛、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
全球著名院校 / 文博机构
查看更多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政府网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名家新闻网
中国日报
光明网
中国网
凤凰网
网易
搜狐网
新浪
腾讯网
中国青年网
环球网
中华网
央广网
央视网
中国文艺网
中国作家网
中国艺术报
欧洲新闻联合网
欧联华文网
中国侨网
中青在线
联合早报
中国新闻图片网
中国文明网
求是网
文汇网
国新办
新京报
国际在线
参考消息
海外网
新闻